**个进入西藏的西方间谍:波格尔
16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下属的*大船只“赫脱”号抵达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开始了大英帝国征服亚洲的计划。1612年,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击败了在印度盘踞多年的葡萄牙舰队,打破了葡萄牙在印度的霸权,随即开始了对印度的蚕食。至19世纪初期,英国已几乎控制了全部印度,得陇望蜀,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喜马拉雅山麓另一边的中国领土……
1768年2月16日,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给孟加拉总督发出指示:“我们希望你竭尽所能获取有关能否打开与尼泊尔的贸易,以及其他英国商品和布匹能否经此路线运抵西藏、拉萨和中国西部的情报。”
**年出使西藏的公司使者忒涅更加明确地指出了东印度公司绕道西藏的目的:建立一条不致引起中国怀疑的道路,避免“中国对那些从海上进入的外国人所带来的后果”。
1644年,在与在伦敦的公司董事们交往的信件中,东印度公司对西藏的硼砂感兴趣。
1750年,17岁的英国辍学少年哈斯汀斯漂洋过海来到印度,在孟加拉殖民政府中担任公务员。经过20年的打拼,1771年就任英国在印度实际上的*高统治者——孟加拉总督。
1774年,西藏藩属不丹与孟加拉土邦库贝-比哈尔发生冲突,哈斯汀斯派军介入冲突。同年,六世班禅派遣特使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礼物来到印度,面见哈斯汀斯,希望哈斯汀斯放下屠刀,居中调停,避免生灵涂炭。但哈斯汀斯得信后不禁大喜过望,认为是进入西藏的**机会。5月13日,哈斯汀斯任命波格尔为特使,外科医生汉密尔顿为其助手。波格尔此人履历与哈斯汀斯类似,同是少年漂泊海外,万里蹈海来到印度。有人说:(波格尔)“他是在印度的少数英国人中长期和西藏人接触过,并且了解西藏的特质和性格的权威。他是个优良的观察家,具有模仿西藏人的行为动作的才能。”
波格尔动身之前,哈斯汀斯特别指示他,“你出使的主要目的是开辟从(不丹夏都)扎西曲宗到拉萨以及西藏*远方的商业联系”;争取前往拉萨,与西藏地方政府建立“联系”;搜集与西藏有关的政治、经济、物产、风物等方面的情报;携带英国货物清单,试探英国商品在西藏的销售可能,并在沿途收集牦牛、核桃、人参等英国人感兴趣的货物样本,搜集中国内地、西伯利亚、克什米尔等地的交通贸易和政治情报。至于波格尔滞留西藏的具体时间,哈斯汀斯没有具体规定,只要求尽量拖长停留时间。
1774年5月13日,波格尔一行离开启程离开加尔各答,沿途古代商路一路北上。就在波格尔一行满心欢喜到达扎西曲宗之时,见到了在此恭候的六世班禅的特使。班禅的特使交给了波格尔一封用波斯文写的言语得体的信,明确告知:西藏是大清领土,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这也是大清皇帝的意思。还没进入西藏领土的波格尔碰了个软钉子,仍旧不甘心,遂动员当地土王德布王游说班禅。德布王早就对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横行霸道痛恨于心,劝波格尔放弃这次行动。但波格尔仍不死心,派已被东印度公司收买的印度僧人普南吉到日喀则活动,声称公司已按班禅的请求从不丹撤了军,缔结了和约。如果班禅拒绝了公司的“友好”表示,公司将考虑对不丹重新使用武力。权衡再三,班禅*终同意波格尔到日喀则。
11月2日,长途半年多的波格尔一行终于抵达了日喀则。几天后,波格尔在日喀则郊外的南木林觐见了正在这里避痘的六世班禅。但无论此时的波格尔是如何的巧舌如簧,始终没有得到班禅对通商一事的允诺。为了赢得六世班禅的信任,更为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命,在日喀则逗留期间,波格尔一伙穿藏袍、学藏语、喝酥油茶、吃糌粑,并利用各种机会深入藏民家中,观察藏民的生活习俗、家庭组织,乃至婚丧嫁娶等等习俗,并加以详细记录研究。虽然打开中国后门的*终目标没有达到,但他根据一手资料撰写的有关西藏情况的书,成了日后欧洲殖民者研究西藏的*早的标准教科书。在给东印度公司的报告中,波格尔表示:“拉萨政府认为派我来是探测他们的地方。这样,英国的野心很可能推动侵略,而英国人的武器之精良将得以成功!”
拉萨方面显然十分清楚波格尔此行的目的,所以当波格尔向班禅提出想去拉萨时,遭到了来自拉萨方面的断然拒绝。波格尔又试探着提出与班禅的辖区建立通商关系,又一次被拒绝。波格尔沮丧地说:“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是在所有路上阻止我前进的绊脚石。”
1775年4月,波格尔一行离开了西藏。临行前,六世班禅交给他一封致哈斯汀斯的信,郑重声明:西藏处于中国皇帝的**统治之下!
荣赫鹏兵犯雪域
荣赫鹏(1863—1942,中文又译作荣赫司鹏、杨哈斯本),出生在英属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其父是英国驻印**的**将领,全家长期住在印度。荣赫鹏的舅舅沙奥是一位在印度经营茶园的英国富商,更是名噪一时的探险家,曾经在阿古柏窃据新疆时秘密潜入中国,在新疆见到了阿古柏,为阿古柏与英国人建立联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国侵略军指挥官荣赫鹏
受到家庭的影响,荣赫鹏兼有从父亲和舅舅而来的禀赋和受到他们的行为的影响,继承了他们的事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探险家。
1886年3月19日,年仅23岁的荣赫鹏请了长假,和英印政府邮政部的官员詹姆斯搭伴,从加尔格答出发,从还路日夜兼程赶到中国东北的口岸城市牛庄(今辽宁营口市),进行了一次从东到西横穿中国的旅行,这是欧洲人此前从未涉足的路线。28岁时,荣赫鹏已经成为英、俄在中亚和青藏高原竞争中的一名有名探险家了,曾因孤身穿越了此前欧洲人从未绘制过地图的广袤地区,获得了**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
1899年,荣赫鹏曾经提出过一个类似“班智达”的潜伏入藏计划,打算化装成土耳其商人,秘密潜入西藏,但是由于遭到了上级的坚决反对,荣赫鹏的计划才没有付诸实施。
1896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以共同防御日本在亚洲的霸权为名,签订了《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沙俄终于实现了将西伯利亚铁路伸展至中国境内的宿愿,可以运用“铁路征服政策”,将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东北,把黑龙江、吉林等满蒙地区囊括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终实现吞并中国东三省的野心。
1902年8月7日,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在得知沙俄正大规模向中国进行渗透之后,写信给伦敦方面。在信中,寇松告诉伦敦方面,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居住在大吉岭的康有为曾专函告知英国在孟加拉的副总督,他从北京获得确切消息,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签定了一项秘密协定。依据这项秘密协议,“沙俄帝国现在已接收了西藏并帮助太后”,“俄国人掌管着西藏所有的矿井,它能够修筑铁路等等”,“俄国人获准在西藏建立边界贸易站,修筑铁路,但是他们并不打算摧毁西藏的寺院”。
四天之后,寇松收到了来自伦敦的电报,英国外交部收到了驻华公使馆提供的情报:“俄中银行已经事先筹划好在报界散布谣言。如果俄国答应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那么,中国在西藏的利益可以转注给俄国。”
在英国官方确定《中俄密约》签定的消息后不久,有关的消息立即在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尤其是在与中国西藏毗邻的英属印度,立刻引起了一阵不安。加尔各答的一份报纸报导了《中俄密约》的条款内容。
在这之后的一个多月里,不断有各种有关《中俄密约》的后续情报传到了英印当局的耳朵里。受雇于中国亚东关税局的英国上尉兰德尔·帕尔从西藏地方官员的口中得到了有关《中俄密约》的一些消息,从同样担心沙俄侵略的尼泊尔政府方面,也传出了同样的消息。
一系列对英印当局不利的证据,使得寇松急于派遣一个代表团到西藏了解拉萨方面的反应,“并把与西藏人的关系建立在一个坚实适当的基础上”。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这种基础也可以建立在武力之上。
1903年5月,寇松和他手下出色的年轻军官弗朗西斯科·荣赫鹏在西姆拉会面。尽管这二人在当时的英属印度大地上早已是屹立于权力顶峰上的风云人物,但潜入西藏这一使命仍然属于*高机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副神秘诡异的场面:英属印度的总督和英国军官假装在一棵雪松下观看一场运动会,寇松压低声音、神秘地向荣赫鹏布置了他去西藏的秘密使命。
英国远征军的政治专员荣赫鹏在接到任命后给家人写信道:“我担负一项极为重要的使命,行将前往西藏。寇松勋爵出于对我的高度信任,意欲派我带领一支足可以粉碎一切抵抗的**前往拉萨。”
一个月之后,在锡金官员克怀特和藏语翻译奥康纳的陪同下,由荣赫鹏率领的一支由2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护卫队,化名“西藏边界委员会”,离开噶伦堡,动身前往中国西藏。
7月18日,荣赫鹏的这个使团抵达了岗巴宗,开始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进行会谈。
但是,荣赫鹏的这次谈判几乎是一事无成,因为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坚持如果要进行谈判,英国人就必须退到边界英国一方,否则拒绝谈判。双方就这样几乎是一言不发的对峙了几个月,*终,荣赫鹏妥协了,他的使团被召回了印度。
但是,荣赫鹏代表团的被召回,丝毫不代表寇松放弃了派人潜入拉萨的企图。就在荣赫鹏被召回的同时,另一支规模更大的代表团在寇松的运作之下秘密筹组起来。在寇松的规划中,这支所谓的“代表团”将率领一支规模更大的“护卫”**直逼西藏,一直攻入距离拉萨还有一半路程的江孜古堡。
在给伦敦的申请报告中,寇松用这样的语言刺激着他在伦敦的同僚们傲慢的神经:一个英国的外交使团“在全世界面前被一个小小的国家冷冷地拒之门外,这是不能容忍的。这个小国错把容忍当作软弱。”伦敦方面在接到寇松的报告后,马上回复:同意他的计划。但是,伦敦方面强调,使团不能越过江孜。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西藏人那里得到“补偿”。这个目标一旦达到,**即应立即撤回。
伦敦方面的这个答复,让在印度的英国军官们感到莫衷一是。荣赫鹏后来就回忆说:“这是一封莫名其妙的、永远不会让人理解的电报”。因为,根据他的理解“得到补偿”,就是明目张胆地对西藏进行一场殖民战争,但以他和寇松在西藏问题上的理解,他们再次入藏的目的只不过是到江孜去“设法使边界线得以确定和承认,创造条件使贸易能够得以发展,确定出我们的官员和西藏官员之间的联络方式”。显然,伦敦方面所批准的“战争”方案,大大超过了他此前的理解。但是,谁又能证明,伦敦方面批准的计划,不是寇松递呈伦敦的那件申请书所要达到的真实意图呢?
抵抗英军的藏兵
尽管西藏地方政府、清朝中央政府和沙俄方面对于英国派遣“代表团”的企图都提出了抗议,但英国人对此却处之泰然,一面向沙俄大使针尖对麦芒的在西藏问题上大打口水仗,一面继续按部就班地做着“代表团”的组建工作。
在这支新组建的代表团中,只有荣赫鹏有英国政府官员的身份。为了提高他的等级,荣赫鹏被迅速提升为英军上校。由于荣赫鹏没有可以证明他才干的业绩,因而,他的这个军衔多少有些名不符实。再加上他又没有在英王陛下颁发的勋位,因而他这个上校在军人之中没有什么地位,很可能连他身边的普通军人都指挥不动。实际上,由于荣赫鹏的编制是在英印当局的政府部门里,他在西藏的身份是外交官,是无权指挥随行军人护卫队的。对“代表团”由1000多名士兵、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和四门大炮组成的“护卫队”的指挥权,从始至终一直被牢牢地掌握在随行陆军准将麦克唐纳的手中。
在这两个人之中,地位高而军阶低的荣赫鹏是远征的负责人,而在远征军中军衔*高的麦克唐纳则指挥着护卫队,却不是这次远征的实际负责人。但寇松在派遣这二人率队出征之时,根本没有明确二人之间谁是远征的总负责人,结果就是他们二人都超越了自己的指挥权限,一度还吵得不可开交。
事实上,麦克唐纳根本就不是由寇松挑选的,而是被印军总司令基钦纳勋爵选中,而寇松本人又与基钦纳不合,还曾在私下发生过争执。这支从选派之初,就暗藏下了危机。
1903年12月12日,以一名高擎着英国**的骑兵为先导,荣赫鹏和他的“代表团”,气喘吁吁地穿过了高耸入云的则利拉山口,进入中国境内。跟在“代表团”后面的,是由10000名脚夫、7000头骤子和4000头牦牛、6峰骆驼组成的庞大的辎重队。这支庞大的队伍,是列强开始向西藏派遣形形**的间谍、“传教士”和“代表团”以来,规模*为庞大的一支队伍。
因为空气稀薄、奇冷无比,士兵们的枪栓被冻住了。则利拉山口没有人把守,这着实人英国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则利拉山口的海拔是14000英尺,这个高度是英军历史上达到的*高高度,如果在这里作战,那毫无疑问,将是一场意志与毅力的考验。
这支庞大的队伍,从“像房子侧面一样”滑的陡坡上滑下,进入春丕河谷。由于自然条件限额,进入春丕之前,荣赫鹏的探险队损失了大量牲畜和马匹。更出乎英国人意料的是,他们在春丕遭到了进入中国境内的**次抵抗。
在兰德尔·帕尔上尉的陪同下,春丕当地的藏军指挥官和当地中国官员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英军的到来。藏军指挥官问荣赫鹏,如果亚东城门紧闭,那么英国人会怎么做呢?荣赫鹏以十分肯定的口气回答他,“如果发生那种情况,我们将再次把大门炸开”。
到达春丕次日,英军十分小心地向亚东挺进。荣赫鹏和他的军官们发现,亚东城门大开。当地藏军的指挥官只发表了一番抗议讲话,随后,荣赫鹏骑着高头大马,从亚东城的大门招摇而过。
进入亚东城后,英军指挥官被请到了帕尔上尉的家里,与藏军军官共进午餐。荣赫鹏认为当地人丝毫没有抵抗他们的意思,于是放松了警惕,继续向春丕河谷深处进发。
此时,不管是荣赫鹏还是麦克唐纳准将,心中都想着一帆风顺地率军进入拉萨,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每向前走一步,就向着危险迈进一步。实际上,如果荣赫鹏等人在进藏之前仔细研读一下西藏近代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与锡克人和廓尔喀人的两次战争中,藏军都是利用了诱敌深入之计,先麻痹敌手,引敌人进入藏军的埋伏圈,*后围而歼之。
在离亚东大约10英里的地方,英军兵为两路。由荣赫鹏率领大队人马进行了休整,而由麦克唐纳率领一支小**,潜入帕里城进行侦察。
海拔15000英尺的帕里在英军驻扎地前方大约30英里的地方,根据英国人所掌握的情报,这是当时世界上海拔*高的城市。英军的那支小**刺探回来的情报显示,在帕里城正有一支藏军枕戈待旦,准备迎敌。不仅如此,英国人的这支小**还带来了帕里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的消息。
当英军逼近帕里之时,这座城市城墙坚固的城池一枪未放,便向麦克唐纳投降了。帕里的宗本(县长)还向英军保证,他们绝没有心怀不善的举动,更没有与他们交战的企图。麦克唐纳随即命令两个廓尔喀连队进驻帕里。
英军兵不血刃占领帕里,即以小**占领了一座县城,使得麦克唐纳大喜过望。但当这位高傲的英国将军策马返回驻地之时,却遭到了荣赫鹏的迎**骂。荣赫鹏这个临时提升的上校,冲着眼前这位将军大发雷霆,说,英军武装夺取县城的行为与他们此番“和平使团”的使命是背道而驰,这个行动无疑是向西藏人表示,英国人是毫无诚信可言的。
如前所言,荣赫鹏在这次进藏之前,本来是一名英印政府的文官。而麦克唐纳则是一名职业军人,遇事习惯军人式的思维,没有荣赫鹏那种英国外交官传统的狡诈。这两人截然不同的职业性格,在英军此次侵袭西藏的过程中还会有更大的冲突,我们暂且设伏于次,自有后文叙述。
对于他与麦克唐纳之间的不合,荣赫鹏在他日后出版的叙述此次入藏使命的回忆录《印度和西藏》中,以及英国官方出版的涉及这次远征的蓝皮书中,没有只言片语的透露。而后人之所以能够十分肯定地告诉读者荣赫鹏与麦克唐纳在远征西藏的过程中争吵不断,是因为荣赫鹏把这些无法与旁人倾诉的苦衷,全写在了他与远在英格兰的父亲之间的通信之中。我们在讲述荣赫鹏的身世时说过,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的英印将军。在他们的私人信件中见到这次和以后几次与麦克唐纳的争论。荣赫鹏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印度**的将军,向来老将军看到儿子与一名现役英国将军之间的这番争吵,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接连越过了则利拉山口、亚东城和帕里宗三个障碍,英国人还没有正式开过一枪。但是,应该发生的终究还是要发生的。
在荣赫鹏的报告中,将与藏人开战的原因归罪在了从拉萨来的几个喇嘛身上。荣赫鹏认为,正是这些喇嘛的到来,才使得村民们不敢再与英国人打交道,特别不许他们卖食物或租牲畜给英国人。尤其是后面一点,无论是对麦克唐纳还是荣赫鹏,都是一个打击。因为在英国人庞大的辎重补给队伍里,在牛群中爆发了疫病,再加上在翻越则利拉山口时损失的牲畜,已经影响到了英军的正常补给。
圣诞节来临,英国人为了提高士气,从大吉岭远道买来了火鸡和葡萄酒。英国人的这个举动的确让远离家乡的士兵们暂时忘记了去国离家之苦,**失望的,是他们发现,这些香槟酒运到营区时,已经冻成了冰块,即使融化后已无法饮用了。
摆在英国人面前的下一个目标,是比帕里还要高出1000英尺的堆纳村。由于此时已入寒冬,气候更加恶劣。荣赫鹏打算在抵达江孜之前,在堆纳驻扎下来过冬。在翻越当拉山口之时,气温降到了零下50度。严寒把马克沁重机枪的枪栓和转动部分冻得紧紧的。为了防止影响战斗力,英军在过夜时,把重机枪拆开,将零件放进军官和其他**官员的睡袋里。
1904年1月8日,英国侵略军到达了堆纳村。英国人发现,堆纳村根本没人防守。由于村里的石头房子到处都是虱子,还充满了恶臭。所以英国人宁肯冒着青藏高原上夹带冰碴的刺骨寒风,也要住在帐篷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似的麦克唐纳惶恐万分,尤其是当他听荣赫鹏说打算在这里过冬之后,立即以**缺乏燃料和食物为由,争吵着要求撤回春丕河谷。**天早上,麦克唐纳再次来到荣赫鹏的帐篷里,告诉荣赫鹏,“他们只剩下七天的口粮了,他只有撤退,别无其它选择”。
荣赫鹏告诉麦克唐纳,他以前在帕米尔高原旅行时对青藏高原有充分的了解,他不仅能够在世界屋脊上找到燃料,还能找到作为充足的野味充饥。但麦克唐纳根本不听荣赫鹏的这一套,*后他们只好互相让步:荣赫鹏及其代表团人员在四个锡克人连队、英军诺福克军团马克沁机枪分遣队和一门大炮的保护下留在堆纳村,麦克唐纳自己和护卫队主力**则转身再从当拉山口撤回春丕。
由于荣赫鹏和麦克唐纳这时都忙着对付自己营垒里的对手,没有对堆纳村附近的情况进行严密的侦察,对藏军正在堆纳附近大规模集结一事引起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麦克唐纳将军在荣赫鹏的和他的代表团即将面对藏军进攻时提出**撤退的要求,不仅被指责为有失军人职责、卑鄙胆小的行径,而且后来还在下级军官中得了了“逃跑的麦克唐纳”的绰号。而荣赫鹏不仅没有意识到他即将面对的危险,而且对终于摆脱掉了麦克唐纳而暗中庆幸。
在荣赫鹏的带领的护卫队中,有许多士兵和辅助人员出生在印度的热带平原。这些人根本无法忍受青藏高原冬季的严寒。在荣赫鹏独自驻守堆纳村的三个月时间里,至少有11人由于肺炎而病倒,通讯先遣队的青年军官因严重**而截肢,后又因护理不善而去。许多士兵因为营养**而丧失了战斗力,第八廓尔喀支队里有70人患了雪盲症。
就在荣赫鹏与麦克唐纳兵分两路,各自安营扎寨之时,大批藏兵也在距离堆纳村10英里远的古鲁村驻扎下来。荣赫鹏在得知西藏地方政府的**在附近驻扎之后,主动提出前去拜访,在遭到藏军方面的拒绝之后,荣赫鹏决定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与藏军进行接触。但每当荣赫鹏试探着与到英**事前散步的西藏官员谈话时,得到总是同样的答复:“回到锡金边界去,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进行谈判”。
在堆纳等待过冬期间,漫漫无期的等待似的年轻的荣赫鹏突发奇想,大步流星地走到藏军的总部,要求面见他们的指挥官。寇松曾经当众向人夸耀,说荣赫鹏“完全”了解亚洲人。也许就是基于这种直觉,荣赫鹏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就擅自行动。
荣赫鹏带着他的藏语翻译奥康纳和另一名正在学习藏语的年轻军官,骑着马**地走进藏军的营地。他们要求藏军的士兵带他们去见他们的指挥官。当这队英国军官出现在藏军指挥官的帐篷前时,多少有些吃惊的藏军指挥官与他们握手,还主动请他们在蒲团上就座。尽管巧舌如璜的荣赫鹏极力想说服藏军军官,盼他们网开一面,放他们前往江孜,但他*后得到的还是那句老话:只有英军明确告知从西藏撤出的日期,藏军才会让从现在的阵地撤出。
这次会谈之后,荣赫鹏得出了一个结论:在除了拉萨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谈判,都是没有用的。随即,荣赫鹏下达了向江孜进军的命令。荣赫鹏的想法是以武力为后盾,打开与西藏当局进行谈判的局面。从这时起,荣赫鹏至少在一点上与麦克唐纳准将取得了公识:以武力进军西藏。
由于麦克唐纳在行军打仗时过于谨慎,总要重武器与他同行,因而辎重、保障**过于臃肿。所以,在得到了与荣赫鹏**迅速集结的命令之后,他的**直到1904年3月31日,才与荣赫鹏的**汇合。一支杀气腾腾的**在世界屋脊上重新集结起来,在世界屋脊上磨刀霍霍地展开了。
从谍报人员的口中,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得到了眼前这支藏军**的详细情报。尽管英国人并不确定驻扎在古鲁村的这1500名藏军是否要向他们开战,但是,英国人的杀心已定。
在英军向古鲁村行军的过程中,藏军曾先后两次派使者前来,对英军恩威并施,但对没有动摇荣赫鹏的杀心。荣赫鹏告诉藏军使者,如果藏军的军官不到他这里来,那么,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到他们那里去!
在距离古鲁村还有3英里时,藏军已在一片开阔地上匆匆筑起了一道200多米长的防卫工事。就在从拉萨派来的藏军将领前来与荣赫鹏进行*后一次谈判之时,麦克唐纳暗自下了命令,派英军从两翼迂回,占领了阵地侧翼的制高点。
而此时,在两军阵前的荣赫鹏则再次喋喋不休的提醒藏军将领:他的政府十几年来一直希望能与拉萨进行谈判,他们现在己失掉了所有的耐心。让他的使团停止不前是绝无可能的,当然就更不用说在他们抵达江致、与***当局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尚未解决的问题之前返回去。除此之外,如果西藏将军在15分钟之内不把**从英国**前进的路上调开,那么,麦克唐纳的**将用武力做到这一点。
看来,一场惨烈的战斗至此已不可避免。
英军炮击江孜
十五分钟过去了。
藏军士兵仍然坚守在工事后,没有人退缩。
麦克唐纳下达了开火令。
在这个战场上,虽然藏军的人数是英国和印度士兵的两倍,但他们拥有的各种火力还不足英印**的百分之一。
按照麦克唐纳的计划,英印**在藏军的两翼逐渐收缩包抄。麦克唐纳将他的马克沁重机枪和锡克步兵团增援**派去包围西藏人的右侧,廓尔喀兵团偷偷地迂回到藏军的左侧。骑兵**在马克沁机枪后面,在藏军背后600码的地方完成了合围。在藏军的正面,英军的轻型火炮一字排开,瞄准了藏军的阵地,同时,英军的正面**还负责压制藏军火力,为英军突击队清扫前进阵地的任务。
这场战争,是英军历史上海拔*高的一场战斗。麦克唐纳给他的锡克兵团突击队下达了*严格的命令:除非西藏人首先开火,任何人不准开火。与此同时,藏军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此时,这个战场是虽然一片寂静,但空气中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正午时分,麦克唐纳的各支分谴**已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了各自的阵地。而藏军则根本没有察觉英印**的战略意图,全然不知自己已陷入英印****优势的火力包围之中。
英军的锡克族印度士兵突击队已推进到了藏军先锋**的石头胸墙工事之前。英军与藏军对举起了武器,双方的距离只在咫尺之间,而这个距离,也就是战场上每个人生与死的距离。
《泰晤士报》特邀记者兰登后来回忆:“西藏人的主力已手足无措,但是他们并不屈服。这些可怜的人完全不理解整个的事态,但是没有人给他们下达撤退的命令,他们全都聚集在一起。他们想到在数量上他们所具有的强大优势。他们当然不明白我们是占有优势的。”
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寻找刚才与他们在阵前答话的那个藏军将领。使他们惊诧万分的是,那员藏军战将已被锡克兵团包围,阴郁地盘腿坐在锡克士兵中间的地上。奥康纳再次前去劝降,但藏族将军并不理睬他,继续端坐在那里。
麦克唐纳下令驱散被围困的藏军。印度士兵听懂了这项命令隐含的意思,开始抢夺藏军手中的火绳枪。
对于军人而言,在战场上被敌人缴械无异于奇耻大辱。眼间英军开始疯狂的抢夺自己士兵的武器,藏军将领突然从地上跳起,蹿上马背,大声地命令士兵开始抵抗!随后,他催动坐骑,向身后的大**跑去,想与他的人马会合。一名印度士兵一跃而起,抓住了他的缰绳。藏族将军抽出左轮**,一枪打在了印度人的下巴上。
与此同时,藏军的大**从后面跑过来接应先锋**。早已埋伏在阵地两侧的廓尔喀兵团及锡克兵团从侧翼用重武器向藏军射击。这个位置对于正面冲锋的藏军而言,就是大屠杀!
马克沁重机是世界上**种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的。这种机枪利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是枪械发展史上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枪身重量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机构制造完成后,马克沁本想秘密地进行射击试验,却不料走漏了风声,英国剑桥公爵殿下闻风赶到小作坊参观,而皇室一动,举市跟随,大批名流要人接踵而至。在众目睽睽之下,马克沁机枪的肘节机构像人的肘关节一样快速灵活地运动,子弹飓风般呼啸扫射。观者无不目瞪口呆。从此,马克沁和他的机枪名扬世界。
马克沁机枪一诞生,立即在战场上显示出**的性能。1893年,在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50名英军步兵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结果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1895年,在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英军使用的马克沁机枪也使进攻的敌人死伤累累。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在**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戟,德**马克沁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猛烈持续的射击,英军**之中伤亡了近6万人……
杀伤力很强的马克沁重机枪从侧面的扫射,使得藏军死伤惨重。四分钟之后,约700名藏军牺牲在高原之上。有著作这样描写这场战斗:“这是一个既令人恐怖又让人感动的情景。中世纪的**在二十世纪残酷的兵器火力面前溃败了”。
一名在麦克唐纳手下服役的少尉后来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场面,我对屠杀感到厌恶。尽管将军下令要尽量扩大战果,但是我还是停止了射击。”奥康纳虽然没有参加屠杀,但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彻头彻尾的大屠杀,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因为必须这样做”。
虽然遭到敌人强大火力的打击,但藏军并没有如英军预料的那样溃败,而是“低着头慢慢地从战场上走掉”。藏军撤离战场时的从容,反使得英印**心里发虚。目睹眼前这副血淋淋的场景,麦克唐纳非但没有停止大屠杀,反而动用了火炮,对正在撤离战场的藏军继续进行远距离轰击。战场上的这副场景在潜移默化之见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马克沁机枪**指挥官哈多中尉在家信中写道:“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再射击那些走着离开的人了”。
稍适休息之后,荣赫鹏向古鲁以北大约60英里的江孜城继续挺进。
英国人本以为,古鲁一战的胜利,会使藏军意志崩溃,从此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捣雪域圣城拉萨了。但是,英国人马上发现,西藏人民并没有因为古鲁之败失去斗志。相反,大批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农牧民和喇嘛增援到了江孜。西藏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令侵略者震撼。
更令英国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双方火力相差悬殊,但藏军将领并不缺乏战术素养。在这短短的几十英里距离之内,英军不断遭到藏军战术意识明确的迟滞性进攻。
4月11日,英国人终于见到了他们代表团公开宣布的目的地:江孜城。
虽然我们在前面的不止一次提到过江孜这个名字,但只有到了此时,这座城市才成为了我们的焦点。古城江孜城座落在年楚河上游一个岩石护堤上,高出地面几百英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江孜是西藏南部一个强大的宗,距日喀则市9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名胜集中的历史名城,以出产地毯而闻名。吐蕃王朝(公元7-9世纪)灭亡后,群雄割据,江孜一带为法王白阔赞盘据。江孜原来称之为“杰卡尔孜”,简称“杰孜”,逐渐变音为“江孜”。元朝时在江孜修建了白居寺,各方信徒云集,又位于交通要冲,工商业繁荣,遂形成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镇。江孜的帕拉家族是旧西藏有名的贵族世家,曾先后有五人担任过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
得到这个消息后,荣赫鹏向在江孜驻守的藏族将领发出了*后通牒:如果到6月25日西藏方面与英国人进行谈判的人还没有抵达江孜的话,那么,英国人就将向拉萨继续推进。
在*后通牒期限满期前**,麦克唐纳带着他的**和从印度派来增援**,抵达了江孜。这支从印度增援的**与荣赫鹏和麦克唐纳以前带领的**有所不同,因为这支**以白人为主,战斗力更强。
7月5日,麦克唐纳开始了进攻江孜古堡的计划。他先命令几个步兵连清扫江孜城堡外围的工事,把守卫的战士们赶进城堡。**天凌晨四点,真正的猛攻从城堡的东南部开始的。英军经过仔细的测算,用大炮把江孜城的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英军轰开的这个缺口,地点是经过慎重选择的。英军从这个豁口鱼贯而入,直接占领江孜城的交通要道。让英国人喜出望外的是,这次炮轰江孜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枚流弹击中了江孜的火药库。
在约翰·格兰特中尉的率领下,英印**中的廓尔喀士兵人跑到了英国人前面。与荣赫鹏在一起的翻译奥康纳上尉在屋顶上用望远镜观察着英军对江孜古堡的强攻。从他后来的回忆录中,我们见到了百年前藏族战士们奋勇抵抗侵略者的情景:“巨大建筑物上的每一个枪眼,每一块石头都好象喷着火和烟,石头从斜坡上推下砸在进攻者的身上。很显然,任何人想达到城墙上都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小小的人影继续挣扎前进。我们不时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个人倒下来,躺着一动不动,或从斜坡上滑下来,渐渐地,指挥官抵达了缺口,然后另一个”。
占领江孜城后,英**五天的时间强渡雅鲁藏布江。8月1日,英军前锋骑兵团指挥官奥特利少校在距离拉萨仅12英里的地方,见到了雪域圣城拉萨。
后来“混”进拉萨的一位外国学者,曾经听到过一个很有西藏特色的神话,说的是:英国人的印度总督和一大批英国人围绕着十三世**喇嘛,突然间,奇迹发生了:**喇嘛伸开双手,在场的人们看到**喇嘛的双手之上托起了两座神山,一是布达拉山及其上面那座亘古不朽的高大宫殿,另一手托的是雀日上及其上面的学校。一时间,在场所有的英国人都跪倒在地、匍匐于**喇嘛的双脚之下,祈求神的保护。随后,便有一道奏折奏到英王手中,使得英国国王也由此对**喇嘛肃然起敬,请求**为其王国之主,请求在英国遭遇外敌入侵时,用其神力给予支持。于是,**喇嘛和蔼可亲的允诺,万一英国处于危险之际,定派去雪域神兵相救……
8月2日,荣赫鹏也看到了拉萨。他与奥康纳骑在马上,突然,美丽的拉萨展现在他们面前。他在马鞍上转过身去,对奥康纳喊了一句:“喂,奥康纳,终于到了”。
现在,荣赫鹏代表团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头脑中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在哪里?我们在有关沙俄刺探西藏的章节中曾经说过,十三世**喇嘛在德尔智的挟持下,在7月28日逃离了拉萨,远遁外蒙古库伦避难。
荣赫鹏进藏之前,曾经消息研究过河口慧海通过萨拉特·钱德拉·达斯交来的提供的情报,认为在拉萨四处布满了俄国间谍。但是,英国人搜遍了整个拉萨,既没有找到沙俄**的兵工厂,又没有来自圣彼得堡的顾问,更没有找到秘密条约存在的迹象。传说中的“兵工厂”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小作坊,制造着极为原始的火器。由于与日本人的东北亚的争夺日益激烈,沙俄方面对英国入侵拉萨本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反应。
让荣赫鹏另一个意外的是,英军进入拉萨之时,清政府的驻藏大臣竟然敢冒险前来会见荣赫鹏。驻藏大臣为荣赫鹏是代表团带来的羊肉和其他肉食。此人后来把“犒劳”英军的开支加倍报到北京。当清廷中央得知他与入侵者称兄道弟时,就撤消了他的职务。
由于没有预先料到的**喇嘛逃离拉萨,这让荣赫鹏在拉萨进退两难:他既没有对手进行谈判,又没有人愿意向他出卖**一行人的行踪。英国人在拉萨四处寻找愿意告密的人,终于多少得到了一些情报。十三世**喇嘛外逃之前,把他的封印留给了摄政。但并没有授权他与英国人进行谈判,也没有授权给任何人可以代表他讲话。
根据伦敦方面的要求,荣赫鹏只有在与西藏*高当局进行谈判之后,才能从世界屋脊上撤军。当他万分尴尬无奈的在拉萨散步之时,来自伦敦和大吉岭的电报雪片一般传来,对他施展着无形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伦敦方面也日益觉得,这支在拉萨无理驻扎的侵略军,也如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奥康纳几年后也写道:“一旦条约签定,内阁的主要愿望是尽快地离开这个国家,想方设法装出一副从来也没有去过那里的样子”。
随着青藏高原上严冬的日益逼近,麦克唐纳又像往常一样出来添乱。他向荣赫鹏提出,*迟到9月15日,**必须要撤离拉萨,以免士兵被冻死。往来于拉萨与大吉岭之间繁忙的电报不仅传递着荣赫鹏毫无希望的消息,也传递着麦克唐纳的悲观情绪。有好奇的藏人问英国人这条神奇的线是干什么用的。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一旦谈判结束,这条电线会告诉远征队返回印度。善良的当地人于是劝英国人千万不要切断这条极其重要的通讯线路。三十多年以后,当有英国官员访问拉萨时,这条电报线依然完好无损。
就在代表团的其他英国人在拉萨无聊的观光之时,荣赫鹏却在一丝不苟地与留守的西藏地方官员们打着口水仗。
西藏地方官员不厌其烦地告诉荣赫鹏,他的**必须撤离拉萨。荣赫鹏让麦克唐纳把大炮对准布达拉宫,迫使留守的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与他签订了《拉萨条约》(亦称《英藏条约》)。当时设立在拉萨的西藏地方政府是中国一个地方政权机构,本没有与外国签订条约的权力。但荣赫鹏置国际法惯例于不顾,硬是强逼着拉萨方面与其签订了这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拉萨条约》中,西藏方面“承认”了英国人以几百年来以武力制造的锡金与中国之间边界;还同意在江孜及甘托克开放两个新的商埠,每个商埠都有一名常驻英国商务代办;拆除江孜和印度边界之间所有的炮台、要塞,保证往来新的商埠之路畅通无阻。此外,还要支付750万银卢比,作为作为荣赫鹏远征西藏的军费和赔款。在赔款全部支付完之前,英军继续驻扎在春丕。
条约谈判之时,拉萨方面曾经坚持要英国对侵略西藏过程中造成当地官民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但在英军野战炮的威逼之下,*终放弃了赔偿要求。
我们在前面说过,荣赫鹏这次入藏,主要为了冲抵沙俄对西藏日益严重的势力渗透。所以,在《拉萨条约》中,有这样一项侵略嘴脸暴露无疑的条款:非经英国人允许,西藏不得与外国势力打交道(中国除外)。
英国侵略军入城
侵入拉萨七周之后,英军在1904年9月23日骑马离开拉萨。
离开拉萨之前,荣赫鹏独自骑马来到群山中,享受他能支配的时间,*后欣赏一下这里的景色。但在那里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道路。他后来回忆说,当他在那个依然是秋天的傍晚,转身去看这座圣城时,“在*后的时刻,我槟弃了我的一切情感”。
荣赫鹏和麦克唐纳都获得了二等**爵士,但这,只是英属印度帝国中*低的爵位。